《红绣鞋·郊行》是元代散曲家周德清的作品,选入《元曲三百首》。此曲写效外的春景。“题诗桃叶渡,问酒杏花村”,虽然都写地名,但与春景吻合,并且都是借用典故,增大了曲的文化蕴含,使读者的想象也更为丰富。
原文
茅店小料挑草稕①,竹篱疏半掩柴门②。一犬汪汪吠行人。题诗桃叶渡③,问酒杏花村④。醉归来驴背稳⑤。
注释
①茅店:小客店。草稕(zhǔn):旧时酒家的标志。用草或布缀于竿头,悬在店门前,招引游客。俗称“望子”。
②柴门:树枝编就的陋门。
③题诗桃叶渡:《古乐府注》:“王献之爱妾名桃叶,尝渡此。献之作歌送之曰:‘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正迎接汝。’”这里即指渡口。
④问酒杏花村: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音遥指杏花村。”后因以“杏花村”指酒家。
⑤“醉归来”句:这里暗用孟浩然、李贺等人骑驴寻诗的故事。
翻译
小小的一所乡村客店,稻草的望子斜挑在门首。人家半掩着柴门,用一道疏疏的篱笆围就。陌生的过路人惊动了村狗,汪汪地迎着叫个不休。我在风光旖旎的渡口题诗,又在春意盎然的酒家饮酒。喝醉了,骑着驴稳步回家,无忧无愁。
赏析
本曲共三首,余两首是:“穿云响一乘山篙,见风消数盏村醒。十里松声画难描。枫林霜叶舞,葬麦雪花飘。又一年秋事了。”“雪意商量酒价,风光投奔诗家。准备骑驴探梅花。几声沙嘴雁,数点树头鸦。说江山憔悴熬。”三曲分别代表了春、秋、冬的郊行。想来还应当有夏季出游的一首,不知什么缘故没有留下来。
本曲起首两句是典型的郊野风光,着笔于乡原的小客店与村家,显示出一派幽朴恬和的气象。“茅店”是简陋的客店,“草稕”是招示行人可在此歇马喂料的望子。元无名氏《凭阑人》曲:“簇簇攒攒圈柳笆,草稕斜签门外插。五七枝桃杏花,柳阴中三四家。”康进之《李遗负荆》杂剧:“曲律竿头悬草稕,缘杨影里拨琵琶。高阳公子休空过,不比寻常卖酒家。”可见这是元代乡野的特有景观。茅店但表其“小”、表其“斜挑草稕”的外观,则其冷清可知;同样,写郊外人家也只着墨于疏篱一道,柴门半掩,目的就在于表现野朴中的安谧。这一番宁静突然为“汪汪”的犬吠声打破,但吠叫的只有“一犬”,且是因为作者的来临,这只守门狗无疑是阅人未多。犬吠声非但没有破坏前时的幽恬气氛,反而更增添了乡村环境的质朴情味。作者选择这样的环境作为游乐之所,其恬淡冲和的襟怀也就不言自明了。
以下三句表现了诗人“郊行”的自得其乐。“桃叶渡”、“杏花村”两个地名,富于诗情画意。它们虽非前人诗文中所实指的处所,却沟通了现实与文学作品意境之间的联想。桃叶之渡,杏花之村,更可作为字面上的拆解来看待,从而点现出“郊行”的春天背景。风光旖旎,春意盎然,诗兴和酒兴又双双得到了满足。“醉归来驴背稳”可以想见诗人的怡然与傲然。
这首小令前半有意渲染郊行所至的朴野、平凡,然后才步步转出乡野本色中所包容的大自然美景,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质朴风味的异常热爱。正因为作品一步步走向高潮,遂使末句的“醉归来驴背稳”除了纪实的意义外,更带上了一种作者生活观的象征意味,也即是象征着诗人的脱展富贵、甘于恬淡,诚如同时的曲家汪元亨在《沉醉东风·归田》中所说的那样:“村路骑驴慢慢踏,稳便似高车驯马。”若将作者的三首《郊行》合起来看,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诗人先利用一组对仗加意出色,引领全篇,随后再用另一组对句表现出不同的季节特征,结语则都意味深长。作者写的是切身的经历感受,又自铸新语,故三曲俱能不落案臼,具有颇为鲜明的个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