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是元代文学家阿鲁威所作的一首小令,选入《元曲三百首》。这是一首咏史的曲子。作者赞颂曹操、周瑜、诸葛亮的丰功伟业。借用典故,抓住“酾酒临江”、“赤壁东风”和“八阵图”等典型事件,言简意丰地塑造了曹操、周瑜、诸葛亮的英雄形象,并对三国鼎立的形势进行了鸟瞰与概括。全曲写得沉郁奔放,与所吟人物的胸襟抱负暗相契合。
原文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①。
紫盖黄旗②,多应借得,赤壁东风③。
更惊起南阳卧龙④,便成名八阵图中⑤。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⑥,一分江东⑦。
注释
①“有酾(shī)酒临江”二句:此处指曹操临江饮酒,横握长矛吟诗,可谓一代英雄。酾酒:饮酒。槊(shuò):长矛。
②紫盖黄旗:指一种云气,也叫紫云,形状如黄旗紫伞。《三国志·吴志·孙皓传》记载:“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这是说黄旗紫盖状的云气,出现於东南方向,东吴可能得到天下。按照古代迷信说法,黄旗紫盖状的云气在那里出现,那里就会有真龙王子。这里比喻东吴孙权建立了帝业。
③赤壁东风:指东吴孙权、周瑜在赤壁大战曹操,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操的战船,从而打败了曹操的百万之众,奠定了东吴立业兴邦的基础,同时形成了魏、吴、蜀三国鼎峙的局面。
④更惊起南阳卧龙:诸葛亮崛起于乱世之秋,辅助刘备建立统一大业。南阳卧龙,诸葛亮曾隐居于南阳卧龙岗,人称卧龙先生。
⑤八阵图:诸葛亮所作的阵形,一说在陕西沔县东南,一说在四川奉节县南,一说在四川新都县。
⑥西蜀:三国之一,又称蜀汉,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公元263年为魏所灭。因四川西部古代为蜀国,所以历史上把刘备建立的国家称为西蜀。
⑦江东:指三国时孙权建立的吴国,地处江东,又称东吴。
翻译
问世间谁是英雄人物?有曹操临江把酒,横着长矛赋诗,可谓是一代雄主。紫盖黄旗的云气,预兆了孙权建立霸图,但他的成功多半有赖于赤壁东风的帮助。更有诸葛亮脱颖而出,八阵图留名千古。三分天下有如鼎足,一分给了蜀汉,一分给了东吴。
赏析
阿鲁威是蒙古族散曲家,以写小令见长。这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诗人以大开大合之笔,再现了三国人物的历史风采,歌颂了他们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大展经纶之宏愿。感情基调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的遗风。
大概是受到曹操“煮酒论英雄”的启发,元人常喜对历史上的千古英雄人物作一番指点评论。“问人间谁是英雄?”作品起笔劈头一问,大有俯仰今昔、睥睨千古之气概。以问句领首,往往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并为全文的铺开拓出地步。
作者首肯的“英雄人物”有三名:曹操、孙权、诸葛亮。
对曹操的概括是“有酾酒”二句,如注释中所言是借用苏东坡的成说,连“曹公”也是赋中所用的称呼。应当说,东坡对曹操“固一世之雄也”的评语在当时是十分大胆的,其中正包含着折服于历史时空的文人心态。曹操作为“奸雄”、“独夫”已成定评,但对于东坡这样的文人来说,一个人能在天地间独立俯仰,且能创造或影响一段历史,就在空间和时间上取得了“雄”的资格。这同今日的“自我实现”颇为相似。显而易见,曲作者持取的也是这种观念。然而也恰因如此,这一笔已为全曲带上了雄豪的气氛。
再看孙权。作者用“紫盖黄旗”作为代指,这就颇像英文里出现“hismajesty”那样,表现出一种尊崇的意味。但孙权毕竟未在三国中称霸,其子孙终究有“金陵王气黯然收”的一天,所以作者对他有所保留。“多应借得,赤壁东风”,还算是颂扬了他在赤壁之战的胜利,只是在“多应”二字中说他赢得比较侥幸。杜牧《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将二乔的保全归功于赤壁东风的帮助,曲作者无疑是受了杜诗的影响。
三位“英雄”中曹操、孙权都是君主,诸葛亮是唯一的例外。但从“更惊起”的“更”字上我们可以发现,诗人是将他作为三雄之最来讴歌的。南阳卧龙的身手不凡,在群雄争鼎的纷乱局面中“惊起”,且一惊起“便成名八阵图中”。这一句源于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诗联,指代的正是“功盖三分国”的内容,故诗人于末三句即补明了“鼎足三分”的既成事实。一个“更”字,一个“便”字,将诸葛亮的应时而出、一鸣惊人,以及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雍容豪迈、游刃有余,都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古代作文有所谓“尊题”之法,即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事迹同时表现,而于结论上有所抑扬。本曲虽未明指,却在事实上实现了尊题的效果。全作气势雄豪,开阖如意,尤以颂尊诸葛亮为天下布衣草泽之士扬眉吐气。这就如同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项羽、陈胜与历代帝王并肩一样,体现了作者在历史观上的胆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