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白居易是存诗最多的唐代诗人, 是继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下邽 (今陕西渭南) 人, 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六年 (800 年) 进士, 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初, 授翰林学士, 任左拾遗.在这期间, 诗人‘志在兼济天下’, 同情人民, 憎恶黑暗.他那富于战斗性的诗篇, 几乎刺痛了所有权豪的心, 使他们无不‘变色’、‘扼腕’和‘切齿’.元和十年 (815 年) , 为雪国耻他越职上书请求严缉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 为当政者所恶, 被贬为江州 (今江西九江) 司马, 先后迁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贬职后, 他主要走着‘独善其身’的道路, 但‘兼济’之志并未泯灭, ‘心中为念农桑苦, 耳里如闻饥冻声’, 仍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如在杭州所筑防堤 (白堤) 至今尤在.官终刑部尚书.会昌六年八月, 这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病故于河南洛阳.
白居易继承《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 沿着杜甫所开辟的道路, 进一步从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上掀起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现实主义诗歌高潮.他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非求宫律高, 不务文字奇’, ‘惟歌生民病’, ‘但伤民病痛’.诗人遵循这些理论, 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 成为了唐代作品最多, 中唐成就最大, 影响深远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 仅留存下来的就有近3000 首.他将这些诗歌分为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讽谕诗170 多首, 虽数量不多, 但却是诗人创作的精华, 也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不朽之作.其中的《秦妇吟》10 首和《新乐府》50 首最负盛名.这些诗歌, 是诗人有组织、有计划的杰作, 它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丰富的现实内容.在诗中, 诗人爱憎分明, 敢于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 敢于替被压迫的劳苦大众说话, 因此使‘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 使‘执政者扼腕’, 使‘握军要者切齿’,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感伤诗中, 《长恨歌》和《琵琶行》两篇叙事长诗最为有名.其故事完整, 描写细腻, 情节曲折, 词句圆润流畅, 抒情气氛浓厚, 深为后人喜爱和传诵.《长恨歌》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生离死别的爱情悲剧.是一篇熔批判与同情于一炉、合现实与浪漫为一体的长篇抒情叙事诗.诗人在肯定他们坚贞专一的爱情的同时, 讽刺和批判了唐玄宗荒淫误国的罪行.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全诗以悲欢离合为主线, 先写玄宗纵欲淫乐, 后述长恨绵绵无绝.诗人将叙事、抒情、写景完美结合, 以悲凉秋景烘托愁思, 以明媚美景反衬哀情, 以月色铃声撩人心绪, 从蜀川写到回宫, 从春风写到秋雨, 从日色写到长夜, 从现实写到梦境乃至仙境, 反复渲染悲剧制造者饱尝苦果和苦觅旧情的心绪, 回环往复, 跌宕旋升, 塑造了形象丰满而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 语言流丽婉转, 富有一唱三叹、沁人心脾的艺术魅力, 是千古传诵的名作.同时的陈鸿祖, 还为此写了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元人白朴的《梧桐雨》和清人洪升的《长生殿》等, 均从其中取材.《琵琶行》是诗人被贬江州次年所作, 虽多感伤, 但更现实.诗人在听到乐妓以弹琵琶诉说自己昔盛今衰身世之时, 联想自己被贬的处境与心情, 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表达他对被压迫被损害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与尊重, 也渲泄了他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懑.诗人用先闻其声、再见其人、献露弹技、补述身世的表现手法, 塑造了一位遭遇悲惨的艺妓形象.其中对音乐的描写尤为精彩,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之类的形象贴切的比喻层出, 借助视觉形象和听觉感受, 再现了乐声千变万化的艺术魅力, 寄托了‘门前冷落鞍马稀, 老大嫁着商人妇’的孤独与苦闷.全诗以琵琶为线索, 叙述了两种典型人物不幸的共同命运, 叙事抒情水乳交融, 语言优美明快、富于音乐性, 衬托出了萧瑟、凄凉、幽怨的色调.当时已是‘胡儿能唱《琵琶》篇’, 迄今仍是国内外传颂的名篇.杂律诗中, 诗人16 岁所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和《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脍炙人口, 是千古传诵的佳作.特别是那‘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一句, 充满了哲理和盎然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给人以极大的启迪、希望和力量.
白居易的诗歌擅长叙述, 深入浅出, 通俗平易, 音节流畅, 色彩鲜明, 富于情味, 能够雅俗共赏.由于他诗风的影响, 在当时文坛就已形成了一个‘浅切’诗派, 即通俗诗派.他那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 为后来诸如皮日休、陆游等诗人所继承.他的诗作, 在当时和以后、在国内和国外, 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到今天, 白居易依然是我国人民热爱的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并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唐代诗人中留存作品最多的是白居易。
白居易生前曾自编其集《白氏文集》(初名《白氏长庆集》),收诗文三千八百多篇,后散乱。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刻本,收诗文三千六百多篇(羼入几十篇他人作品)。明马元调重刻本和日本那波道园1618年本与绍兴本基本相同。清初汪立名《白香山诗集》仅收诗。近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证稿》,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陈友琴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白居易卷》、日本花房英树《白居易研究》等,都是较重要的研究参考书籍。今人顾学颉以绍兴本为底本,参校各本而成《白居易集》及《外集》,附白氏传记、白集重要序跋和简要年谱。今人朱金城有考证详实的《白居易集笺校》。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城,葬于香山。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现实派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应该是李白吧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