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好诗,语言通俗,朗朗上口,几乎没有再作解释的必要。然而人人说它好,至于好在哪里,又似乎无法说清楚。诗歌写到这种地步,已经是登峰造极的水平了。
它的好处,首先在于诗人保持着一颗天真的童心。床前那一地的月光竟被作者认为是秋霜,可见诗人童心未泯,还保持着孩子般的眼睛。这两样都是孩子所固有的,所以幼童们读这首诗,不会觉得隔膜;这两样又是成年人所怀恋的,所以成年人读这首诗,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住了。
其次是它极其自然地由明月而泛起乡思。远在他乡的游子,举目无亲,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没有亲人问寒问暖、添衣加被。衣服脏了,谁来洗呢?衣服破了,谁来补呢?肚子饿了,谁来做可口的饭菜呢?旅途的仆仆风尘又向谁诉说呢?这本来就蓄积在每一个游子心中,因此在月光皎洁如霜的秋夜,四顾无人,寒风萧瑟,莫名的落寞惆怅都涌上心头。家乡隔山隔水,然而那轮明月却能照见家乡门前的一草一木。它照着自己,又照着老家的屋檐、窗户。此时此刻,谁不望望明月又想想故乡呢?诗人把它写出来了。
再次,它有一系列的动作和心理。月光洒在床前,一开始不知道就是月光,还以为是秋霜呢。但窗内哪里来的秋霜呢?带着疑问,诗人抬头寻找答案。看到窗外的明月,诗人一下子明白了,但天边那一轮明月一下子又打开了诗人蓄积着的感情的闸门。诗人低下头去,深深陷入到乡愁中去了。这完全是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游子身上的心理过程,诗人把它写出来了。
最后,它从月光的皎洁写起。因为这种皎洁,又和霜雪联系起来,使这首诗歌显得超凡脱俗,读起来令人心旷神怡,因为皎洁是人格的象征。于是读者在产生思乡共鸣的同时,也不自觉地亲近了一种高洁的情操。
热门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