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
忆儿时 林海音
1.按顺序概括万种缩写的“我”的儿时乐事。(每件事不超过五个字)
.①听鬼故事 ②听"唱话匣子" ③逛游艺园
2.文中第2 3 两端中的人物描写非常生动,请举一例进行分析。
示例:"抹抹嘴""张望""拔脚飞跑"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我"盼望"听话匣子"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听话匣子"带给我童年的快乐.
3.谈谈对下面划线句子的理解.
收集在这里的几篇故事,是有连贯性的,读者们别问我那是真是假,我只要读者分享我一点缅怀童年的心情。_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的愚呆而神圣吗?_
.①天真而无忧无虑的童年,在成年人看来,显得幼稚可笑,②那种纯真的快乐又是无可替代的,③作者用反问的语气突出了对童年生活的留恋,珍惜,同时也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
我们这一帮山东来的学生仍然能够苦中作乐,这句话中的乐 具体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1)我对街灯不辉煌且“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的街道甘之若殆
(2)
(3
(4)
⑵“我”能听到仙乐一样铿锵清脆,悠扬有致的京腔
(3)“我”能闻到路旁小花摊上栀子花和茉莉花散发的幽香
⑷“我”能伴着小胡同中悠扬、深邃而略带凄清的叫卖声入梦
2.第④段中加点的“悠扬”、“深邃”、“凄清”这三个词语的含义应如何
理解?
.“悠扬”指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婉转.形容叫卖声悦耳动听。给人以亲切感。“深邃”一词.使人觉得叫卖声是从胡同的深处传来.又像是从遥远的过去传来.表现出一种深沉、幽远的意境。含有“凄清”之意的叫卖声使人联想到老舍笔下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祥子,它透露出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3.本文首尾呼应。其中“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这一句的意思是
小胡同接纳了“我”.它的环境熏陶了“我”,它的文化哺育了“我”。
4.文中画曲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反复。通过反复更突出了小胡同在我心中永远占有地位。小胡同与我的深厚感情。
5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通过对“我”在北京小胡同生活片断的回忆,表达了对已经结下永恒缘分的北京小胡同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的眷恋之情。
半城宫墙半城树
1阅读第①—⑦段,请用两字词语概括作者在不同时期的心理。
震惊(震憾) 自豪 神伤(伤感) 祈盼
2阅读第②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半城宫墙半城树”突出了北京的什么特点。
宫墙的朱红、琉璃瓦的明黄和树木的浓绿构成北京所独有的色彩。在巍蛾的宫殿坛庙建筑和高大的乔木掩映下,突出了红、黄、绿这“三元色”。
3请结合第⑤段内容,说说作者用朋友儿子的话,想说什么。
借孩子的口,说出北京已经失去了北京应有的特色。
4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⑥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北京毕竟还是北京)
这句话的意思是北京虽然有那样大的变化,但是,北京还有自己的特色在,还是有许多仍保持着传统北京风貌的地方,和别的城市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
5阅读⑦⑧⑨段,说说作者对北京城市发展、对新一代的北京人各有什么样的祈
盼?
作者祈盼北京的改造能根植在传统文明的沃土中,认为北京改造的关键问题在于将传统的北京与当代的北京加以融通,将外来的元素与北京的特色在发展中融合。他希望下一代北京人能维护北京传统审美意蕴。
你为什么拿这一个
1从作者选择水果的理由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她是个能为别人着想、富有诗意和环保 意识的人
2.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 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
原指人的容貌和脸色,这里用来形容季节的颜色
② 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
原指不能变更的信条,这里指老板娘多年卖水果所积累的经验。
3. 买水果本来是一件日常小事,作者却从中生发出诸多的人生感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以小见大,易于引发读者共鸣,耐人寻味
4. 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并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示例:作者不计较生活琐事,却看重生命、事业等人生大事。这启发我们在生活中不要斤斤计较,而是要把精力放在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
看海
1.作者带女儿“看海”的目的是什么?
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
2.文中写了“我”与大自然的哪两次相遇,作者为什么说这两次相遇是“刻骨铭心”的?
第一次是因为插队来到吕梁山的腹地。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作者认为这两次经历,自己被真正的大自然陶醉和震撼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自我,所以才是“刻骨铭心”的
3.下面的句子语言优美,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
本句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四季交替使山林变了颜色,自然的变化给峡谷增添了声音。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大自然是博大的,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还是肤浅的。作者意在表达我们应该亲近自然,享受自然。
5.生活中你一定有过与大自然相遇的经历,请结合本文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悟。
示例:自然是伟大的,我们要认识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和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和社会中锻炼自己
说明文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1椅子的流行对古代中国文化产生的冲击主要表现在()的变化,生活用具及习俗的变化和()的变化
2“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如果把这句话中的“逐渐”改为“立即”,句子的意思有什么变化?
3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的“跽坐”有哪些好处?
1.坐礼心理
2.用“逐渐”,句子的意思是说桌子成为吃饭、看书的家具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如果替换成“立即”,句子的意思则是说桌子很快就成为吃饭、看书的家具了。
3.(1)能磨炼意志、修身养性。(2)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喜鹊告状
1.文中引用喜鹊告状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2.喜鹊急剧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3.认真阅读第4段,说说喜鹊有哪些特点?
4.第2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5.联系全文,谈谈应该从哪些方面爱护鸟类?
1.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趣味感
2.人们滥砍滥伐,破坏树木,破坏了鸟类的生长环境
3.介绍了它的活动范围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点
4.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5.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不要滥砍滥伐,破坏树木,要保护鸟类的生长环境
梦想中的乐园
1、从整体上看,全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太空城的?请简要概括。
介绍太空城的设计方案;说明如何建造太空城。
2、建造不同设计方案的太空城所面临的两个共同难题是什么?
寻找合适位置。以保证太空城是永久的,不会坠落;寻找特殊的运输工具,以解决物质设备和人员的运输问题。
3、面对这两个难题,人们设想的解决途径分别是什么?
找到太阳、地球、月球引力相互平衡的特殊点,它离地球约38,4万千米;改进完善航天飞机,用来运输物质设备和人员。
4、根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
物体位于这些点上就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位置。“轻易”是说明在这些点上物体离开的可能性相对要小一些,但不是绝对没有。这样说留有余地,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作者认为,建造太空城的设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应该做些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地球上的人口不断增长,各种资源日趋枯竭。珍惜资源,保护美好家园;发展科技,研制节能产品;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燕子翩翩入云端
1.根据本文内容,用下定义的方法概括“燕子’’的特征。
2.根据本文的介绍,概括燕子的生活特性。(2分)
(1)
(2)
(3)
(4)
3.燕子形体上的弱点是 ,燕子为了战胜自身的弱点,“学会了一切都在飞行中解决的本领”,这些本领包括在飞行中 、 、 。
4.“这种很强的繁殖能力,符合燕子种群延续的需要”,这是因为( )。
a.燕子是一种远距离迁徙性候鸟。
b.它们往往到加拿大度夏,在阿根廷越冬。
c.它们要由北往南或由南往北的长距离、不间断地飞行。
d.在远距离的迁徙、不间断地飞行中,有时有一半的燕子因精疲力竭而死于途中。
5.本文有几处运用了描写,请找出其中一处描写的文字,并简要说明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6.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全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中的由 到 。
答案
1.燕子是不会站立的身躯呈流线型的善飞而又聪明的益鸟。
2.(1)整天忙碌 (2)捕虫能手 (3)繁殖能力强 (4)远距离迁徙
3.两只很小很小的脚使它们站立时不能灵活地保持平衡;吞食猎获物、饮水、喂养孩子
4.d
5.例如燕子“在喂养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象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运用比喻的修辞说明,语言生动形象而又好懂,把燕子喂孩
子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
6.打比方,由主到次
雪的功能令人惊奇
1.本文说明了“雪”有哪些令人惊奇的功能?
2.第②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3.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解释第④段中的 “超软水”。
1.制冷、空气净化、保健。
2.(1)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存雪制冷,能节约大量燃油。
(2)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降雪积存起来可以制冷的功能。
3.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的冰状水,就是“超软水”。
散文
何不去登山
1谈谈你对文中“登山”的理解。
2文章引用的诗句中,有的蕴含了登高望远的哲理,有的表现了俯视一切的气概,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登高望远:
俯视一切;
3本文以“登山"为话题,为何在第5段中举了瓦特的例子?
4选文第八段三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5你在学习上也需要翻越很多山峰,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
1.文中的“登山”既指登临自然界的高峰,也指翻越人生的高峰(或翻越内心屏障,超越自我)。
2.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俯视一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瓦特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即是登山的开始,生活中的山峰就在你的身边(或答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也可)。
4.排比句式,既增强了语言气势,又淋漓尽致地写出“登山”过程的美好感受。
5.例:学习中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战胜它,每克服一个困难就是翻过一座山,就是一次心灵的陶冶,自我的超越。
系在风筝线上的……
1、第①段描写仲春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2、根据第④段内容填空。
做风筝的过程:找来竹篾→( )→糊纸涂色→( )
3、 ⑤⑥两段已写了放风筝时的欢快情景,为什么还要写第⑦段?
4、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5、为什么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的?
参考答案:
1、
⑴点明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
⑵触景生情,自然引出下文对童年的回忆。
2、制作骨架 系缠放线
3、
⑴第⑦段写放风筝失败的体验,与前两段写放风筝成功的快乐,都是童年生活的真实反映;
⑵使童年的生活更有情趣;
⑶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4、
⑴放风筝承载着童年的快乐,常常引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⑵已经逝去的童年,在记忆中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却是永难忘怀的;
⑶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深深的眷念之情。
5、仲春时节大地泛出的“淡淡的鹅黄的绿意”,显出生机和活力,而“我”的童年生活也充满着生机和欢乐。这样说含有对童年生活的赞美之意。(意思对即可)
阳光是一种语言
1. 请从第(1)段划线的句子中找出3个运用拟人手法的词语,说明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1)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1)—(4)段看,作者赞美了阳光“语言”的哪些特点?
3. 第(5)段中,作者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又说“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为什么?
4. 文末,作者说阳光是“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从第(7)段看,怎样才能“听懂”呢?
5. 作者说:阳光是一种语言,它和树叶攀谈,和鲜花对话,动情地向人们倾诉,给世界带来温暖和力量。还有人说:阳光是跳动的旋律,将七色幻化为七个美丽的音符,在大地上谱写着动人的乐章。你想把阳光比喻成什么呢?请写几句话表达你对阳光的感受。
参考答案:
1. 词语:攀谈、颤抖、炫耀、兴奋;
作用:赋予阳光照射绿叶的现象以生命的活力,使之更加生动活泼,更具有形象性。
2. (1)明亮、透彻(清纯亲切、令人振奋)
(2)动情(动听、温馨)
(3)充满智慧(丰富、有才华、有启发性)
3. 阳光产生的美丽情景是短暂(虚幻、不真实)的,但对人的影响是有力的,“切切实实”的。
4. 做阳光的朋友,对阳光语言用心把握,真切感知。
5. 示例:(1)阳光是美丽的油画,将变幻不定的七色定格在记忆的画框中,成为永久的回忆。
(2)阳光是灿烂的微笑,它用温情融化坚冰,以坦然直面人生,让人平添信心和勇气。(答案不限于此,言之成理、符合要求即可)
家是地球的中心
1.这篇散文开头引用美国哲学家詹姆斯临终时说的“回家多好啊”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请体会文中句子的含义。
①票终于拿到手了!似乎一个家终于攥在了他们的手里一样!
②也许,家是你最大的伤疤;也许,家是你最重的行囊。
3.结合本文内容简析小女孩苏幸的《家》这首小诗妙在何处。
4.请你仔细阅读全文,概括出作者对“家”的认识。
①
②
③
5.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 【 】
a. 本文举詹姆斯的例子,意在说明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不仅中国人有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人也有。
b.正是这充满温情的令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都魂牵梦绕的一个个家,才构成社会这个整体,才形成这个“地球村”。
c.本文用例似乎是信手拈来,但实际上每个例子都经过了严格筛选,从不同角度阐明主旨。
d.本文语言生动活泼,运用反复、夸张、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读来耐人寻味。
e.这是一篇以“家”为话题的散文,所选事例范围广泛,恰到好处的运用了过渡语段,结构上显得自然严谨。
参考答案
1.①点题;②抒发感受,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③名人的话更有代表性。
2.①写出费尽周折才买到票的欣慰,形象地写出回家心情迫切。 ②比喻家给你精神上带来的极大创伤,家给你带来沉重的负担。(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3. ①运用比喻;
②形象地表明了家是和谐、温馨的,充满浓浓亲情或家是小女孩的童话、梦想和美好的一切
4.①家是旅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或家是人们灵魂的归宿;
②家是人的精神支柱,支撑人们奋斗并使人的奋斗富有价值;③家是孩子的一切。
5.a 、d
a项“热爱祖国”理解牵强,拔高了文章的主题。
d项文章中没有运用“象征”手法
音乐之伴
1、音乐是有年龄的。作者用了不同的比喻来描绘不同年龄阶段对音乐的感受。根据下列提示,找出相应的比喻。
幼年: .
少年: .
老年: .
2、“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此处的“包容性”具体含义是:
.
3、作者开始说“音乐是有年龄的”,后面又说“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你认为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
.
4、作者为什么认为音乐在青年时代“不再仅仅是一种情绪,而有了实在和具体的内容,成为可视可感的语言和思想,甚至是哲学”?请结合全文比较分析。
.
.
5、“音乐是一种流逝的时间,一种被曲谱固化的记忆。”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运用比喻来表达了她对音乐的感受,请具体分析这种表达的妙处。
1在我们幼年的时候,音乐也许曾经是保姆
少年时代,音乐轻捷的脚步,是我们第一个悄悄钦慕的恋人。
人走向生命尽头时,音乐不再是保姆也不是恋人,不是先哲更不是神祗,而只是一个忠实的人生伴侣。
2、音乐的包容性是指音乐可以被每个年龄段的人接受,在每个年龄段,它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功用,人们在不同的年龄段欣赏它的角度不同。
3、作者开头说“音乐是有年龄的”指的是我们在不同的年龄段所欣赏音乐的感受不同。后面又说“音乐其实没有年龄”是指无论古典或是现代、严肃或是流行,在欣赏者那里,并没有绝对的界别,唯一的标准都是喜欢。二者不矛盾。
4、音乐在青年时代“不再仅仅是一种情绪,而有了实在和具体的内容,成为可视可感的语言和思想,甚至是哲学”是因为青年时代已经沉稳和成熟,欣赏音乐时会把音乐的内容与我们所思考的内容相联系,用音乐表达我们自己的特定情感。
5、音乐如同岁月一样伴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不同时代的音乐又会在让我们感动,难以忘记。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音乐与我们人生的关系,生动形象,很贴切简洁,表达出较深刻的含义。
热门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