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端起书翻开,到合上书,整整四个小时,在这四个小时里,我心无旁骛地像狼似地吞咽着书中的文字,那份急切与焦灼,那种担忧与期盼,很久很久都不曾有过了。我本知道,我应该去放下书去上班,但我舍不下;我也知道,我不应该这样快如飑风般地扫读,我会错过许多精典的感悟,但我停不下来,只不停地告诉自己,书,是自己的,有的是时间再慢慢品读,今天,就任性一回,放下一切,先了解故事概要吧。
那四个小时,我完全是身不由已的被书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在拖着跑,心弦一直是被水上灯的言行拔弹得如急风骤雨,我真的害怕,害怕自己会再一次忍不住那份痛而合上书,但我终究匆匆将故事都读完了,庆幸,庆幸昨夜看妹的读后感,让我对这故事的沉郁的底色,有了预设的防护。
刚放下书,就想上网倾述,外面的阳光遍洒,我的心中满怀的是份悲悯的痛楚,有份说不出的迷茫与怅然,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就是这样在挣扎的苦痛中任生命飘摇至终,或许正如方方老师博客书评中所说的:“唉,都说平淡地过一生没有意思,可是让你复杂地过一生,你试试看?扛住人生的复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扛,就得有这个力量。
是的,小说的主人公水上灯的命运,被迫袭卷在那特定的“没有公平公正,没有基本保障的乱世”,她从出生起,就无可选择地与命运、与自己进行了艰苦而徙劳的抗争,她如所有的生命一样,是滴能随风而去的水滴,“一滴水,很容易干掉,被太阳晒,被风吹,被空气不声不响消化”,太多的生命,在表像上,不都是这样生,这样死吗?书中的主人公,她凭什么说自己“这滴水像是石头做的,埋在时间下面,就是不干。”
凭什么?生命本就是如此顽强而脆弱,水上灯的一生,苦痛悲欢,仿佛所有的路都是她自己的选择,但细想来,又有什么是她所能选择的?出生?时代?亲情?或是爱情?
她的生命,她身边爱着或恨着的人们的命运及生命的历程,真的能够用文字解读吗?
“人世的复杂、人生的曲折、人心的幽微,要把这些落实到具体的生命身上,落实到具体的生命过程中,才不算泛泛的感慨。而能够担负起表现这样丰富内容的生命,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生命?这个生命本身应该有多么复杂、曲折、幽微?这个生命的血肉得承受什么样的煎熬和历练?这是绝大的挑战”
生命的本身有多么复杂的苦痛,又会有多少曲折历练后的欢笑与满足,是长久或是短暂,有谁能说得清呢?是的,水上灯,以她的倔强与顽强,以她的道义与爱恨,为自己苦痛的人生挣扎出一条血路,将那易化易解的水滴凝成石化的状态,就算是最终选择了沉寂,依然会被时间记起,因为,她的身上,铭下的是种不屈不挠的善与义。
她几次都将自己与玫瑰红相比,觉得自己与她走的是相似的路,抵达的是相同的彼岸,但骨子里,她们却又是那般的不同,玫瑰红,注重生命状态只有她自己,哪怕舍弃最爱的男人,所以,在舍弃中,她最终得到的也是荒芜沉落后的疯狂,然后烟飞灰灭。
而水上灯,注重生命状态中,不只是她自己,从小到大,支撑她一路苦痛挣扎走过的是那份烟雾般飘渺却又真切难触的亲情与爱情的渴望。从小,她希望自己能够以自己的力量不让父亲被人欺凌,但命运却偏偏不让她渺茫的愿望存活;生生在她最柔弱的时候,将她这生命之灯芯辗灭,那份无助的苦痛,谁能承受?
被强迫失身后,她几乎走投无路,她并没有屈从命运,而是抓住一线的生机自救,那些年,是生命存活的本能在顽强地支撑着她,若没有这份对生命强烈的渴望,她又以什么而活着?
她如那刺棘丛生的玫瑰开放时,她并没有迷失自己,善于义,回报着真心善待她的人们。在那丛棘中,也小心维护着心中的爱之花束,在苦难而冷酷的生命历程中,一点点的暖,都让她感恩万分,而袭卷而来的伤害,她绝不肯坐以待命。
当她蒙着双眼在与命运进行苦苦抗争时,突然被掀去眼布,得到自己最痛恨的却是血脉相浓的至亲时,她那份苦痛,又有谁能承受?扛起复杂的人生,得有这个力量,也正因为这个力量,才能让她成为不干的水滴!
我读懂她那历经苍桑后的那份淡泊归宁的心路吗?也许是,也许不是。
可是,她又凭什么说“如果这世界是污秽的,我这滴水就是最干净的;如果这世界是洁净的,我这滴水就是最肮脏的,总而言之我不能跟这世界同流。”
她所处的世界是污秽的,那么,当她走的时候,应该非常宁静,因为,她是洁净的。但细想来,她所述说的那种“洁净世界中的肮脏。”又从何而解呢?是骨子里与生俱来的那份反叛与桀骜?此刻,我无法解读,或许,只有等我年休时,再来细读,或能品读而出,或许以我的阅历根本就无法品读出来,只知道,这个水上灯以及她所带来的故事,让我对人生,对生命,对时间再次苦痛挣扎地感悟了一回。
谢谢方方老师,谢谢您用尖锐的笔触,细致入微的描述中,将生命的复杂演绎了一回。
方方的长篇新作《水在时间之下》,终于从《收获》中的不完整版变成了一本书,小说全本日前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书中《后记》里方方说,她想写一个与城市有关的故事,写一个汉剧艺人的故事,写一个好看的故事。她真的这样做了。她写了她熟悉的武汉,写了一个叫水上灯的汉剧艺人的悲剧人生,她的故事确实让很多人不忍释卷,一口气看完。
方方是个有经验的作家,这几年又是她人生经验和艺术经验臻于成熟的时候,所以对她的期待总不止于编故事的层面。然而,读到《水在时间之下》的后半部,我时时有一种人物和故事脱离的感觉。人物似乎成为了随意摆放的一个棋子。第十四章的结尾,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汉口沦陷,水上灯离开了与自己患难与共的恋人陈仁厚,在张晋生的帮助下住进了法租界。张是水上灯的追慕者,且为人绝不正直,这点陈仁厚非常清楚。但陈还是因为自己忙于抗日,而将水上灯交给了张,这本身已有不合情理之处。
更不合情理的是,紧跟一段描写,“水上灯洗了个热水澡,换上了睡衣。丝绸睡衣散发着清香。这是张晋生买来的。式样和花色,都让水上灯喜欢。只有张晋生,能让水上灯觉得生活舒服。”
一个热水澡和散发着清香的睡衣,就轻而易举地将生死与共的男人...方方的长篇新作《水在时间之下》,终于从《收获》中的不完整版变成了一本书,小说全本日前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书中《后记》里方方说,她想写一个与城市有关的故事,写一个汉剧艺人的故事,写一个好看的故事。她真的这样做了。她写了她熟悉的武汉,写了一个叫水上灯的汉剧艺人的悲剧人生,她的故事确实让很多人不忍释卷,一口气看完。
方方是个有经验的作家,这几年又是她人生经验和艺术经验臻于成熟的时候,所以对她的期待总不止于编故事的层面。然而,读到《水在时间之下》的后半部,我时时有一种人物和故事脱离的感觉。人物似乎成为了随意摆放的一个棋子。第十四章的结尾,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汉口沦陷,水上灯离开了与自己患难与共的恋人陈仁厚,在张晋生的帮助下住进了法租界。张是水上灯的追慕者,且为人绝不正直,这点陈仁厚非常清楚。但陈还是因为自己忙于抗日,而将水上灯交给了张,这本身已有不合情理之处。
更不合情理的是,紧跟一段描写,“水上灯洗了个热水澡,换上了睡衣。丝绸睡衣散发着清香。这是张晋生买来的。式样和花色,都让水上灯喜欢。只有张晋生,能让水上灯觉得生活舒服。”
一个热水澡和散发着清香的睡衣,就轻而易举地将生死与共的男人从脑袋里赶走,这里的心理描写,很显然有悖于作者人物设定的初衷,水上灯已在坚韧要强的人物逻辑中走偏了。
这种失控,可以从小说的题目中寻到根源。“水在时间之下”,看似一声叹息,实则有着主题先行的明显痕迹。一个曾被聚光灯笼罩的名伶,最后在时间的流逝中,归于寂寞平淡的结局,没人知道往日有多绚烂!不论曾经多么轰轰烈烈,最终所有的光彩和伤痛还是会被时间掩埋。说到底,这样的主题并不少见;很显然,这是方方写这个小说的用意所在。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惆怅的主题啊!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主题是不能靠作家阐释来完成的,而应通过人物和动作来体现。可惜的是,因为作者有了始终“放不下”的一个先在理念,才使人物失去了性格逻辑。方方说,她要写一个尖锐的小说。可是我要说,水上灯身上并没有体现人性的尖锐和刺痛,所谓尖锐不过是作者凌驾之上的理念,为了这种理念的实现,作者付出了代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