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由宋代词人赵令畤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写春日闺中怀人。语言婉约清丽,情致柔各缠绵,意境蕴藉含蓄;结尾馀韵不尽,神味久远,深得好评。本词写闺人的伤春怀远之情,用语简练,清超绝俗。
原文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①。尽日沉烟香一缕②,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③。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④。
注释
①止:犹“只”。
②沉烟:点燃的沉香。
③恼:撩惹。
④西江:古诗词中常泛称江河为西江。
翻译
想要少穿些衣衫,可春寒还没有过去,也不卷珠帘,就这样把自己深深地藏了起来。红杏枝头的花有多少啊!它带着泪痕,像是只恨清明雨太无情了。
终日里看一缕沉香的轻烟从香炉中升起。昨晚喝醉了酒,今日醒来已迟,心中烦恼,破坏了春天的情绪。飞来的燕子又没有捎来他回家的信,小屏风上却画着他当初沿西江去的路。
赏析
这首抒写闺中怀人之情的词,语不多,情无限,写得清超绝俗,澹雅疏秀,别具一格。
分四个层次来写:首先说“人在深深处”,衣服穿得多,想减未减,这是把人深藏在衣服中;“不卷珠帘”是把人深藏于室内。好像都因为“寒未去”,是气候的原因,其实是为表现情绪。钱诩诗“芳心犹卷怯春寒”,以少女之怯弱喻未展芭蕉,此则以闺中畏寒、不愿见人,表现其独处少生趣,情怯意懒的心态。次则以红杏作比,说自己有恨。“花几许”是赞枝头红杏之繁盛,寄寓人之正当青春年华。然偏带“啼痕”,在这里,杜甫诗“林花着雨胭脂湿”,白居易诗“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以及晏殊词“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等意象,都融入其中了。不过这两句中的说恨,是通过景物、比喻来暗示的。
再一层就直说了。整天对炉香一缕,是无聊度日;“宿酒醒迟”,写愁来唯寻醉乡的困慵委顿的精神状态,故春光虽好,而全无情绪。最后才含蓄地透露烦恼的原因:远客(丈夫或恋人〉不归。燕子春天飞来,传说能捎书信,而人则“归信”杳然,又偏怪燕之“误”事。著一“又”字,见期盼之频,亦即别离之久。正怅然失望之时,又见小屏风上所画风景与当时远行客所去之西江路无异,对此景象,人何以堪。写愁思如雪上加霜,而用语却极简略蕴蓄。
《草堂诗余正集》评此词结句曰:“末路情景,若近若远,低徊不能去。”这一评语,极为准确,精炼地概括出此词含蓄蕴藉、语婉意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