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主宰的个人空间-pg电子直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点击换图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

丨主宰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2年前
.doe787{display:none;}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出处宋?韩驹《和李上舍冬日书事》原文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倦鹊远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坠孤音。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束那复一...
  • 0
  • 0
  • 0
  • 0
2年前

朝代:宋朝作者:周必大 
  • 0
  • 0
  • 0
  • 0
2年前

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 
  • 0
  • 0
  • 0
  • 0
3年前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 0
  • 0
  • 0
  • 0
3年前

朝代:唐朝作者:独孤及 
  • 0
  • 0
  • 0
  • 0
3年前

朝代:唐朝作者:张说 
  • 0
  • 0
  • 0
  • 0
3年前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
第一节散文的萌芽
一、殷墟卜辞可以说是先秦散文的萌芽,它在兽骨龟甲上简略地记录了殷商王朝的占卜言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言、记事文字,也是书面文学的萌芽。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它是上古历史文献集。《左传》等引《尚书》文字,分别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论衡·正说篇》)。《尚书》的真伪、聚散,极其复杂曲折。汉人传说先秦时《书》有100篇,其中《虞夏书》20篇,《商书》、《周书》各40篇,每篇有序,题孔子所编。《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到孔子修《书》。但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定于战国时期。秦始皇焚书之后,《书》多残缺。今存《书序》,为《史记》所引,约出于战国儒生之手。汉初,《尚书》存29篇,为秦博士伏生所传,用汉时隶书抄写,被称为《今文尚书》。西汉前期,相传鲁恭王拆孔子故宅一段墙壁,发现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字体书写的,所以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孔安国读后献于皇家。因未列于学官,《古文尚书》未能流布。东晋
  • 0
  • 0
  • 0
  • 0
3年前

朝代:宋朝作者:晁补之 
  • 0
  • 1
  • 0
  • 0
3年前
暮春客途即景】
雨中红绽桃千树,
风外青摇柳万条。
借问春光谁管领?
一双蝴蝶过溪桥。
这首诗描绘是暖风芳草、红桃青柳、清新秀丽之景,吐露的是个人感伤,体现的是诗人风致。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荒村】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除夜宿太原寒甚】
寄语天涯客,
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
只在屋东头。
【暮春遇雨】
暖风吹雨浥轻尘,
满地飞花断送春。
莫上高楼凝望眼。
天涯芳草正愁人。
  • 0
  • 1
  • 0
  • 0
  • 3年前

    朝代:唐朝作者:张九龄 
    • 0
    • 0
    • 0
    • 0
    3年前

    朝代:宋朝作者:张元干 
    • 0
    • 0
    • 0
    • 0
    3年前

    朝代:宋朝作者:李弥逊 
    • 0
    • 0
    • 0
    • 0
    4年前

    朝代:宋朝作者:陈师道 
    • 1
    • 1
    • 0
    • 0
    4年前

    朝代:唐朝作者:张说 
    • 0
    • 0
    • 0
    • 0
    4年前

      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
    • 0
    • 0
    • 0
    • 0
    4年前

      有关气候的诗句及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0
    • 0
    • 0
    • 0
    4年前

      1、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去年春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2、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3、汉·卓文君《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译文: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光明。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决裂。
    • 1
    • 0
    • 0
    • 0
    4年前

      眼儿媚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早春独游曲江时为校书郎。
      白居易
      散职无羁束,羸骖少送迎。
      朝从直城出,春傍曲江行。
      风起池东暖,云开山北晴。
      冰销泉脉动,雪尽草芽生。
      露杏红初坼,烟杨绿未成。
      影迟新度雁,声涩欲啼莺。
      闲地心俱静,韶光眼共明。
      酒狂怜性逸,药效喜身轻。
      慵慢疏人事,幽栖遂野情。
      回看芸阁笑,不似有浮名。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何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放怀追越游见寄白居易
      片段
      暮钟远近相互动,暝鸟高下飞追随。
      酒酣将归未能去,怅
    • 0
    • 0
    • 0
    • 0
    4年前

      车轮一圈一圈转着
      街边的风景迅速从身旁溜走
      我还来不及欣赏
      它便已在身后
      被我忽视、遗忘
      我应该为它鼓掌
      可是风不断地袭来
      这可是冬天的早晨呵
      感受着冰与火的落寞
      这感觉被遗忘了太久
      我曾寻找我曾放弃
      我的旅程
      不在于终点会有多美
      不在于等待的会有谁
      而在于
      旅途中的坚持与疲惫
      就算被风沙迷了眼
      我还是会勇往直前绝不停歇
      感觉到很累
      旅程的每一个节点都可能是终点
      但这也会是起点以《风景在路上》为题作诗不少于十五行怎么写
      风景在路上
      野花开在路边
      白云飘在天上
      路
      直通到远方
      从这里出发
      从脚下逼临
      风景在路上
      不曾辜负看风景的人
      看这一路花开
      对这一路树荫
      也曾幽暗
      也曾泥
    • 6
    • 4
    • 0
    • 0
    4年前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出自郑板桥的对联。
      拓展资料: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
    • 1
    • 0
    • 0
    • 0
          3  4  ...  下一页  
    网站地图